发布日期:2025-06-18 来源: 网络 阅读量()
在巍巍贡嘎雪山与大渡河交汇处,四川石棉县的群山翠谷间,一家曾濒临绝境的企业,用17年时间,完成了从家庭作坊到市级规上企业再到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的蜕变。这既是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的工业样本,更是新时代长征精神的生动写照。
当新世纪曙光照亮石棉矿区时,四川亿欣新材料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:亿欣公司)曾以原始工具开采矿石的作坊式企业正面临双重困境:赖以生存的本地原生矿资源逐渐枯竭,新型材料革命冲击传统市场。作为当时深山中的作坊式企业,其粗加工碳酸钙粉体工艺落后、产品低端,市场持续萎缩。2013年,在“技改”“转型升级”等政策引导下,亿欣公司以注册资本1.2亿元开启转型“新”征程。
“改革攻坚期的压力远超预期。”亿欣公司副总经理李林富回忆说道,石棉是红色根据地,企业将红军“三不怕”精神(不怕死、不怕苦、不怕累)转化为创新动能,对内组织研发团队攻克技术壁垒。对外顶住资金压力,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引进国外智能生产线和超微粉碎技术等尖端设备,通过研发、实验、提升、试产等,最终将碳酸钙白度提升至95%以上,含量稳定在98.5%,实现从粗放加工到精密制造的质变。BB视讯官方入口
如果说2013年是亿欣公司的“生死抉择”,2016年的改性碳酸钙研发则是该公司的“关键转折”。据了解,为突破高端改性碳酸钙技术瓶颈,研发团队连续数月驻扎实验室,数百次反复调试活化度与沉降体积指标,BB视讯官方入口最终研发出可应用于高端透气膜、塑料改性、纳米钙等领域的特种材料,一举打破国外长期垄断,还将产品应用延伸至生物降解塑料、智能调湿建材等战略新兴领域。
“每个技术节点都需要攻坚克难。”李林富表示,这种拼搏精神恰是对大渡河战役红色基因的传承。
在亿欣公司总控中心,数字孪生系统实时映射三维生产场景:碳酸钙矿石从自动化破碎,到智能研磨、均化,再到自动化包装、入库,工人只需要操控机器。管理者只需通过监控屏幕和电脑,就能实时掌握各生产环节关键数值,BB视讯官方入口并且能够随时作出调控和发出指令,构建起从矿山到客户的数字化闭环。
据了解,通过“智改数转”,实施“产供销财”一体化平台,企业订单响应速度、库存周转率不断提升,资源综合利用率超95%以上,人均产值从80万元“升”至120万元以上。
亿欣公司,这座坐落在青山环抱中的“绿色工厂”,颠覆了传统矿业认知:采用密闭生产体系,粉尘排放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、生产用水全部实现循环利用、工业固废经处理后变身环保建材原料。这种“吃干榨净”的循环经济模式,“引”来行业观摩和政府部门关注,企业先后获得国家“高新技术企业”、国家级“绿色工厂”、“矿物功能材料智能制造试点示范”、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等众多荣誉。
如今,亿欣公司持有52项专利,其中25项发明专利构筑核心技术壁垒。正如企业负责人所言:“通过技术创新,我们正在重新定义无机材料的应用边界。”
石棉亿欣公司,这家扎根深山的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,只是雅安乃至四川数以千计企业代表之一,正以“数字领航”战略续写新材料产业的创新篇章。 (王建明)